【导语】曾经被视为"金饭碗"的烟草行业,近年来却让不少花重金入职的年轻人直呼后悔。本文通过采访多位从业者,揭露烟草公司不为人知的薪资真相、健康代价与职业困境。从月薪8000的残酷现实到每天吸300根二手烟的生存状态,从40%隐性消费到35岁被迫转行的困局,带你直面那些花钱买工作的年轻人正在经历的真实人生。
一、入职前的诱惑VS入职后的现实
记得前年参加烟草公司招聘会时,现场简直像春运火车站。穿着阿玛尼西装的求职者排着队交材料,有个大哥直接拖着28寸行李箱来装证书。中介当时拍着胸脯跟我说:"交15万服务费,保证进质检岗,月薪保底1万2。"
实际情况呢?先说薪资吧。我所在的二线城市分公司,基本工资3800+绩效2500+餐补800,听着还行对吧?但每个月要完成"内部购烟指标",强制买8条指定品牌香烟,每条市场价600块的烟,内部价也要480。这七算八算的,到手也就剩个6000出头。
更坑的是岗位分配。当初承诺的质检岗,入职后才发现要轮岗三年。前半年在卷烟车间,40℃高温里戴着三层口罩都能闻到焦油味。有次夜班实在撑不住,靠着流水线眯了会儿,结果被监控拍到,当月绩效直接扣光。
二、那些中介绝不会告诉你的代价
现在每次体检都像开盲盒。去年查出的咽炎到现在都没好利索,医生说我的鼻腔纤毛受损程度相当于10年老烟民。这还是我在更衣室备着3M口罩的情况下,车间里那些老师傅,哪个不是咳得跟破风箱似的。
再说说隐性成本。新人要参加"品吸培训",说白了就是每天抽20种烟写报告。刚开始那周,我吐得连胆汁都出来了。更绝的是部门聚餐规矩——每人带两包没上市的新烟,拆开了大家轮流试抽。这哪是聚餐,简直是集体慢性自杀。
还有更离谱的。上个月因为把打火机忘在会议室,全组被通报批评,每人扣500安全保证金。你永远不知道公司能从哪个犄角旮旯找出扣钱的理由。
三、正在崩塌的行业滤镜
当年觉得进了烟草公司就能躺平,现在看真是天真得可笑。去年我们省公司裁员20%,35岁以上非技术岗首当其冲。隔壁办公室的老张,干了12年的科级干部,转岗去当仓库管理员,工资直接拦腰砍。
行业前景更让人心慌。国家控烟条例越来越严,电子烟新规出台后,我们研发部砍掉了3个新品项目。去年校招进来的985硕士,现在天天在办公室学Python准备转行。
最讽刺的是内部晋升。想升主管?先完成200万的亲属购烟任务。我师傅花了8年才爬到副科,期间给他爸买了够抽到下辈子的烟,老爷子现在闻到烟味就反胃。
四、想逃离时才发现已无处可去
去年动了辞职念头,打开招聘网站直接傻眼。五年工作经验在烟草行业很值钱?抱歉,其他行业HR看到"烟草公司"四个字就皱眉。有次面试电商运营,对方直言:"您这工作经历,跟卖烟无关的经验几乎是零啊。"
更现实的是经济压力。当初入职花的30万还没回本,现在辞职违约金又要8万。跟我同期进来的小王,去年咬牙辞职开奶茶店,结果碰上疫情,现在每个月还着2万多的网贷。
最近在偷偷备考公务员,但每天下班累得眼睛都睁不开。有次在行测题上睡着了,口水把"烟草专卖法"相关题目都泡皱了,这算不算黑色幽默?
【结语】写到这里,看着烟灰缸里掐灭的半支烟,突然想起入职培训时领导说的那句话:"咱们这行,进来容易出去难。"如今才真正懂了其中深意。奉劝各位正在托关系、花钱想进烟草公司的朋友,千万别把人生赌在会消失的滤镜上,有些代价,远比你想的更沉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