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沈阳人抽烟那真叫一个讲究!从3块钱的老旱烟到百元档的硬通货,不同场合、不同身份的人揣的烟都不一样。这篇咱就掰扯掰扯沈阳街头巷尾最常出现的香烟,看看工薪族兜里揣啥,老板桌上摆啥,婚宴酒席用啥。特别是最近有款烟争议特别大,年轻人抢着买,老烟枪却直摇头...(全文约需阅读5分钟)
一、沈阳人的"口粮烟"江湖
要说沈阳人抽烟,那真是分得门儿清。早上蹲早市的大爷,手里夹的可能是6块钱的大生产(蓝盒),烟味冲得能呛出眼泪。等到了写字楼里,白领们掏出来的就是25块的南京(炫赫门),细支烟夹在指尖还挺有范儿。
要说最稳的还是中档价位那几个"老伙计":
• 芙蓉王(硬黄):24块这个价位扛把子,开出租的师傅十个有八个都抽这个
• 玉溪(软):23块的老牌劲旅,机关单位里常见
• 云烟(紫):10块档的性价比之王,工地大哥们成条买
不过这两年有个怪现象,18块的人民大会堂(硬红)明明是本省烟,在外地没几个人认,在沈阳反倒卖得比省外品牌还火。有个开超市的老哥跟我说:"这烟进十条三天就空,年轻人就爱它包装上的红墙图案,说是拿着有面儿。"
二、婚丧嫁娶的"场面烟"讲究
沈阳人办事儿最讲究排场,红白喜事用的烟那可不能马虎。上个月参加个婚礼,主家桌上摆的整条中华(硬),拆开一看烟盒都是带二维码的防伪标。不过据我观察,现在很多人开始用黄鹤楼(软蓝)替代,19块的价格既够档次又不肉疼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两年冒出个新现象:
• 女方回礼开始流行塞南京(雨花石),细支烟显得秀气
• 白事专用烟里,8块的红塔山(经典1956)突然翻红,老一辈说这烟"接地气"
有个干婚庆的朋友偷偷跟我说:"现在新人精着呢,桌上摆的中华可能就两盒真的,剩下的都是同价位的利群(阳光)换包装,省下来的钱够买半箱酒。"
三、年轻人带火的新派香烟
要说争议最大的,还得是22块的炫彩薄荷爆珠系列。中街那边的奶茶店,十个年轻人有六个在抽这个。我试过那个蓝莓爆珠款,第一口差点没把我送走——凉得跟吃薄荷糖似的!
不过老烟民可不买账:"这哪叫抽烟?跟吃口香糖似的!"但架不住人家营销厉害,便利店都把这类烟摆在最显眼的位置。还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
• 女烟民数量肉眼可见地涨,细支烟销量比三年前翻了一番
• 电子烟店开得满大街都是,不过老沈阳还是认传统卷烟
四、外地人绝对想不到的冷知识
1. 沈阳火车站周边小卖部,卖得最好的居然是5块的大前门,外地旅客当特产买
2. 洗浴中心休息大厅里,黄金叶(乐途)是隐形销冠,短支烟抽完刚好按完脚
3. 早市地摊有种散装旱烟,老大爷们自带烟纸卷着抽,说是比成品烟"有劲道"
最后说个真事:去年冬天在彩塔夜市,看见个穿貂的大哥,从貂皮内袋掏出包和天下,结果点烟时用的火柴——用他的话说:"好烟就得配火柴,防风打火机烧不出那个味!"你看,沈阳人抽烟的讲究,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