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作为烟草大省,本地香烟品牌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。本文深度梳理现存18个河南本土香烟品牌,从年销百亿的黄金叶到濒临消失的地方品牌,揭秘红旗渠为何被称"工地神烟"、散花牌薄荷烟如何俘获女性市场,更有小众品牌南阳的兴衰故事。通过实地探访与老烟民访谈,带你读懂河南香烟江湖的生存法则。
一、黄金叶:河南烟草的"门面担当"
说到河南香烟,黄金叶肯定是绕不开的扛把子。这个1951年就创牌的老字号,现在可是河南中烟的拳头产品。记得小时候看大人抽的黄色软包,现在早升级成金灿灿的硬盒了。
要说当家产品,黄金叶(天叶)必须排第一。单包卖到100块的高端货,烟盒设计跟镀了层金似的。不过普通老百姓更认10块钱的黄金叶(乐途),这烟有个特点——抽完嘴里不黏,这点挺招年轻人喜欢。
有意思的是,黄金叶这两年搞了个"中原烟魁"的称号。我在郑州烟厂参观时,师傅指着生产线说:"这里每天要出2000万支烟,光黄金叶系列就占六成。"不过说实话,现在20元档的黄金叶(小天叶)有点打不过外省烟,可能跟河南人实在,不爱在包装上搞花活有关。
二、红旗渠:工地上的"精神食粮"
要说最接地气的河南烟,红旗渠绝对能进前三。当年为纪念红旗渠工程专门创的牌子,现在成了建筑工人的标配。5块钱的红旗渠(银河之光),工地上随处可见红彤彤的烟盒。
有次在洛阳工地采访,包工头老李跟我说:"这烟劲儿大,干重活提神,关键是不心疼钱。"不过要说特色款,红旗渠(雪茄型)倒是挺有意思,闻着有股焦糖味,就是抽完衣服上的味儿三天散不去。
不过这两年红旗渠有点尴尬,10元档被黄金叶挤压,5元档又有散花牌抢市场。不少老烟民吐槽:"现在的红旗渠不如以前实在了,烟丝装得没以前满当。"
三、帝豪:从"县太爷专供"到平民化转型
可能年轻人不知道,帝豪当年可是河南的"官烟"。1993年创牌时定位高端,那会儿能揣盒帝豪出门,可比现在拿中华还有面儿。
现在主推的帝豪(天尊),15元价位卖得还行。但要说经典款,还得是7块钱的帝豪(风华)。这个烟有意思,焦油量卡着国家标准的11mg,抽起来不呛嗓子。不过自从2018年品牌整合后,帝豪的辨识度越来越低了。
在许昌烟厂门口,我遇到个老烟摊主王大姐。她边理货边说:"现在买帝豪的多是40往上的老主顾,年轻人更认黄金叶。"看来这个曾经的"县太爷专供",确实需要找新出路了。
四、散花牌:薄荷味的"她经济"
要说河南烟里的"小清新",非散花牌莫属。这个1956年就有的老牌子,愣是靠薄荷味闯出了新天地。特别是散花(蓝尚),细支加上薄荷爆珠,在女烟民里特别吃香。
郑州二七广场的烟酒店老板告诉我:"现在小姑娘来买烟,十个里有六个点名要蓝尚。"不过也有老烟民不买账,说这是"娘们烟",抽着没劲儿。但不可否认,散花牌这招差异化竞争确实高明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牌子的广告语"花开时节动京城",到现在还印在烟盒上。只是现在的年轻人,怕是没几个知道这出自刘禹锡的诗了。
五、南阳:正在消失的"地方记忆"
要说最可惜的,还得数南阳牌香烟。这个诞生于1970年代的地方品牌,现在基本只能在南阳本地见到。5块钱的南阳(红硬),包装土得掉渣,但老南阳人就认这个味儿。
我在南阳老城区转了五家烟酒店,才找到还有货的。老板老张抽着烟说:"现在一个月就进两条,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伙计来买。"打开烟盒,过滤嘴还是老式的海绵头,烟纸上印着"汉画之乡"的字样。
听烟厂退休工人讲,南阳牌现在年产量不到鼎盛时期的5%。可能再过几年,这个承载着豫西南记忆的牌子,真要变成历史了。
站在郑州烟草博物馆里,看着玻璃柜里陈列的老烟标,突然有点感慨。这些河南本土香烟品牌,就像咱河南人的性格——实在、倔强、带着点老派的坚持。虽说现在外省烟冲击厉害,但黄金叶依然稳坐销量前三,红旗渠在工地上的地位无可取代,这就是本土品牌的生命力吧。
不过话说回来,甭管什么牌子的烟,抽多了总归伤身。咱们在这儿聊品牌文化,可不是鼓励大家吸烟啊。最后提醒各位老烟枪:且抽且珍惜,量力而行最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