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低价烟断货背后:十元档香烟为何集体消失?

烟商 交流分享 15

最近不少烟民发现,10元以下的香烟越来越难买到。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背后的五大关键因素:从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到原材料成本上涨,从消费升级趋势到健康管控力度加强,再到烟草企业的利润导向策略。通过实地走访烟酒店铺、查阅行业报告和专家访谈,还原低价烟"隐形消失"的真相。

一、税价联动机制下的"硬门槛"

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我国烟草税在2015年、2019年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。特别是2015年的"提税顺价"政策,直接把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%提高至11%。举个具体例子,原本出厂价5元的香烟,光是税收就要吃掉0.55元,这还没算其他附加税种。

现在市面上一包烟的税费构成包括:
• 56%的消费税(甲类烟标准)
• 13%的增值税
• 7%城建税及教育附加
• 0.005元/支的从量税

这些税费叠加后,10元香烟的实际成本结构里,税费就占到了68%左右。烟厂要是继续做低价烟,利润空间可能连包装盒都买不起。去年参加行业交流会时,某中烟公司经理私下说:"现在做8块的烟,每卖一包要倒贴2毛钱物流费。"

二、生产成本进入"万元时代"

烟叶收购价从2018年的13元/斤涨到现在的18元/斤,这还是三等烟叶的价格。云南烟农老张给我算过账:"一亩地光肥料就要多花300块,雇人采烟叶现在每天工钱都150了。"

2025低价烟断货背后:十元档香烟为何集体消失?-第1张图片

生产设备的升级更是烧钱。郑州烟草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现在一条全自动包装线要2000多万,比五年前贵了40%。再加上纸箱、铝箔纸这些包材价格三年涨了27%,烟厂要是还做低价烟,简直是赔本赚吆喝。

三、消费升级逼退"低价王者"

别看网上都在喊"抽不起烟",实际上15-30元价位段的市场份额三年间从34%涨到51%。去年双喜品牌把经典1906从8元直接提到12元,销量不降反升。便利店老板老王说得实在:"现在年轻人要面子,掏包芙蓉王比红双喜有派头。"

更关键的是,低价烟主力消费群体在萎缩。60后老烟民逐渐退出,90后更愿意为包装设计、过滤嘴技术买单。有组数据很有意思:2022年20元以下香烟消费者平均年龄49岁,而30元以上价位的消费者平均年龄只有37岁。

2025低价烟断货背后:十元档香烟为何集体消失?-第2张图片

四、健康政策下的"精准打击"

卫健委的《健康中国行动》明确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要降到20%。为实现这个目标,全国已有28个城市出台最严控烟令。比如深圳把警示图覆盖面积扩大到85%,上海直接禁止便利店陈列香烟。

最狠的还是价格杠杆。世卫组织建议的"烟税占零售价75%"标准,我国正在快速接近。北京去年试点自动售烟机加装人脸识别,结果低价烟销量直接腰斩。专家说这是"温水煮青蛙",让低价烟自然退出市场。

五、烟草企业的"断舍离"策略

中烟系统的朋友透露,现在生产计划要向单箱利税超万元的品牌倾斜。比如黄鹤楼1916,单包税利就有8块多,顶得上整条低价烟的利润。他们车间现在优先保障高价烟生产,低价烟产线一个月只开两次工。

2025低价烟断货背后:十元档香烟为何集体消失?-第3张图片

还有个不能明说的原因:低价烟容易引发窜货乱价。去年某品牌7元烟被二道贩子跨省倒卖,导致整个价格体系崩盘。现在厂家学聪明了,干脆减产低价烟,既能保利润又能稳市场。

不过要说十元档香烟绝迹也不准确,农村市场和边境口岸还能找到存货。上周在云南瑞丽的免税店,就看到有6.5元的翡翠烟在卖。但普通消费者想在家门口买到,确实得碰运气了。

说到底,低价烟的消失是多方博弈的结果。就像开餐馆的不会主推赔钱菜,烟厂自然也要跟着市场走。只是苦了那些抽惯老牌子的人,要么咬牙升级消费,要么就得四处打听哪儿还有存货。这背后折射的,不仅是行业变革,更是整个社会消费形态的转型升级。

2025低价烟断货背后:十元档香烟为何集体消失?-第4张图片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