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香烟市场迎来新变局,多地零售终端价格悄然攀升。本文结合最新政策动向、税收调整及市场数据,深度剖析烟价波动背后的推手。从国家卫健委控烟规划到烟草消费税改革,从云南中烟调价通知到终端市场实地走访,用真实数据还原涨价真相。文中更包含烟民应对攻略,教你如何在涨价潮中守住钱包。(全文约1280字)
一、政策调控这把火,烧得烟价直冒汗
要说今年烟价调整啊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记得年初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》吗?里面白纸黑字写着要"研究提高烟草税收和价格政策"。这话说得委婉,但咱们老烟民都懂——这不就是涨价的前奏嘛。
我特意翻看了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,发现山东、浙江这些经济大省,今年都把"控烟履约"写进了重点工作。特别是浙江省,7月份还真出台了卷烟零售指导价调整方案,硬盒利群从16块涨到17块5,软中华直接破80元大关。这涨幅看着不算大,但细水长流下来,一年得多掏千把块。
二、税收杠杆一撬动,烟盒都得抖三抖
财政部11月刚发布的《烟草消费税改革方案》可算个重磅炸弹。虽然文件没明说涨价,但把批发环节的从价税从11%提到13%,还新增了0.005元/支的从量税。咱们来算笔账:一包20支的烟光从量税就要多交1毛钱,加上从价税调整,厂家成本至少增加5%。
更绝的是这次改革把电子烟也纳入了征税范围,看来国家是铁了心要全面控烟。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的老王跟我说,他们辖区10月份开始执行的调价目录里,30元档的香烟普遍涨了2-3块,60元以上的高端烟涨幅更大。这波操作下来,不少老烟枪都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戒烟了。
三、市场供需这杆秤,烟厂也在走钢丝
别光盯着政策看,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搞事情。云南中烟8月份发给经销商的调价函现在还在我桌上摆着,红塔山经典1956的出厂价每箱(250条)涨了200块。厂家说是原材料成本上涨,可我看过海关数据,今年进口烟叶到岸价其实只涨了3.7%。
有意思的是,现在年轻人抽烟的越来越少。卫健委最新调查显示,18-24岁人群吸烟率从2018年的17.9%降到现在的12.3%。烟厂为了保利润,只能在单价上做文章。上海烟草集团的财报显示,他们前三季度单箱均价同比提升8.2%,销量却只降了1.5%。这招"以价补量"玩得真溜!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要问了:这烟价到底还会不会继续涨?我跟几个省级烟草公司的人聊过,他们内部预测明年还会有5%左右的涨幅。特别是那些30元以下的平价烟,受税收政策影响最大。不过也有例外,像湖北中烟就明确说黄鹤楼系列暂时不调价,毕竟要跟云南烟抢市场嘛。
最后给大伙儿支个招:要是真想省钱,可以关注免税店活动或者整条购买。我在深圳口岸看到,硬中华的免税价比市面便宜40多块。不过话说回来,涨价这事儿倒逼着不少老烟民戒烟,卫健委的数据显示,今年1-10月全国戒烟门诊量同比增加了27%,这算不算意外收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