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电子烟监管政策收紧,曾经遍地开花的悦刻专卖店正迎来关店潮。本文从政策突变、行业洗牌、加盟商困境三大维度,结合真实案例与行业数据,深度剖析电子烟零售终端集体遇冷的底层逻辑。你会发现,这场倒闭潮远不止是疫情影响那么简单...
一、政策铁拳连环出击,门店经营被迫"戴镣铐"
2022年《电子烟管理办法》实施后,电子烟门店就像被突然套上紧箍咒。举个例子,以前随便找个街边20㎡小店就能开张,现在必须满足"与中小学直线距离200米以上"的要求——光是这条就让三成门店直接出局。
更狠的是口味限制,水果味电子烟全面禁售后,门店销量直接腰斩。我采访的杭州某加盟商老张说:"原来芒果、西瓜味占七成流水,现在只能卖烟草味,老客流失了60%以上。"
再加上必须持证经营、禁止线上销售这些规定,很多店主算过账:办证成本涨了3万,销量却跌了五成,这买卖还怎么做?
二、行业从蓝海杀成红海,加盟商成"韭菜田"
2019年那会儿,电子烟行业就像当年的共享单车,品牌们疯狂跑马圈地。悦刻最高峰时全国有2.7万家店,但你知道现在还剩多少吗?据业内人士透露,存活率不到四成。
这里有几个致命坑点:
• 加盟费动辄10万起步,但总部承诺的运营支持基本是空头支票
• 同一商圈出现3-5家竞品店,价格战打到烟弹亏本卖
• 库存积压严重,很多店主被迫在微信上偷偷卖水果味烟弹
深圳华强北的店主小王苦笑:"现在卖一盒烟弹赚5块钱,还不如去送外卖。"
三、消费者信任危机爆发,复购率断崖式下跌
电子烟行业最要命的问题来了——健康争议始终没解决。卫健委去年发布的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》明确说电子烟并不安全,这直接导致很多老烟民回归传统卷烟。
更糟的是青少年市场被政策堵死,而真正的老烟民其实更习惯卷烟口感。北京某店主给我看数据:新规后月均客流量从300人跌到80人,复购周期从2周延长到1个月。
再加上通配弹的冲击(就是山寨烟弹),正品门店既要防着假货,又要应付消费者比价,利润空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。
四、资本热钱急速退潮,行业进入生死淘汰赛
还记得2021年电子烟企业扎堆融资的盛况吗?现在投资机构听到"电子烟"三个字就摇头。悦刻母公司雾芯科技的股价,从最高35美元跌到现在不到2美元,这已经说明问题。
没有资本输血,品牌方自己都难保。今年曝出的悦刻拖欠供应商货款事件,导致很多门店连基础物料都供应不上。有店主吐槽:"说好的季度返利拖了半年,陈列架坏了三个月都没人来修。"
看着街边一家家撤下招牌的悦刻店,我们不得不思考:这到底是行业阵痛还是终局来临?当政策红利消失、资本泡沫破裂,或许电子烟终将回归到小众消费品的本质。而那些还在坚守的店主们,可能需要做好长期"熬寒冬"的准备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