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作为文化古都,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更孕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本土香烟品牌。从百年老字号到新派混合型,从胡同大爷的日常口粮到高端收藏款,本文将为你揭秘当前市面上最值得关注的十大北京名烟。文中不仅包含每款香烟的历史渊源、口感特色,还会透露哪些烟正在涨价、哪款隐藏款最受老炮儿追捧——想知道你常抽的那款排第几?往下看就对了!
一、中南海系列:混合型香烟的扛把子
说到北京烟,中南海绝对绕不开。这款由北京卷烟厂生产的混合型香烟,从80年代就开始风靡全国。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是中南海(5mg)和中南海(8mg),细支的流水音系列这两年也挺火。
不过你可能不知道,中南海其实分两个派系——深蓝色包装的烤烟型和白色包装的混合型。老烟枪们可能还记得,早年间抽中南海的,多是些搞艺术的文化人,现在倒是成了年轻人尝鲜的首选。价格嘛,从15元到50元档位都有,性价比确实能打。
二、牡丹:被周总理点赞的传奇复出
"牡丹333"这个编号,在烟民圈里可是响当当的存在。作为1956年就诞生的老牌子,牡丹烟最辉煌时还得过周总理亲自夸赞。可惜后来停产多年,直到2018年突然复产,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牡丹(软蓝)和牡丹(金短支),包装复古得让人想起计划经济年代。
要说特点,牡丹烟抽起来有种淡淡的坚果香,不像现在很多烟那么冲。不过注意啊,现在假货特别多,尤其是号称"老版牡丹"的,十有八九都是山寨货。
三、大前门:百年老字号的生存之道
1916年就诞生的"大前门",算得上是北京烟的活化石了。现在的大前门(短支)和大前门(中支),包装上还印着正阳门图案,拿在手里就透着股历史感。
这款烟有个特别之处——烟丝里掺了部分津巴布韦烟叶,所以入口比较绵柔。不过价格嘛,从最初的3块钱涨到现在15块左右,老顾客们没少抱怨。但架不住情怀加持,逢年过节还是很多人买来送礼。
四、北京牌香烟:消失的"京味儿符号"
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北京牌香烟才是地道的"京产代表"。红底金字的包装,抽起来带着明显的烤烟香。可惜2003年就停产了,现在偶尔能在潘家园看到有人卖老烟标。
不过要说替代款,中南海(京韵)系列倒是复刻了当年的味道,包装上也用了胡同门墩元素。就是价格要30多一包,当口粮烟有点肉疼。
五、香山:老辈人的记忆味道
在景山公园门口遛弯的大爷们,兜里常揣着香山(红)。这款1964年诞生的烟,最大的特点就是劲儿大,10mg的焦油量现在很少见了。包装上那座香炉峰简笔画,看着就亲切。
不过现在想买正品香山,得去南城的老烟酒店找。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抽都会被呛到,但对老烟民来说,这才是"够味儿"的北京烟。
六、八达岭:旅游特产的逆袭之路
要说最会玩文创的北京烟,非八达岭莫属。从最初的长城浮雕包装,到现在推出的四季主题限定款,把旅游纪念品和香烟结合得那叫一个溜。
不过别看包装花哨,味道倒是实在。中支的八达岭(金装)抽起来有股淡淡的甜味,据说加了点蜂蜜调味。价格控制在20元档,游客买来当伴手礼确实合适。
七、红双喜(京版):南北融合的混血儿
很多人不知道,红双喜其实分上海版和北京版。京版红双喜(硬金)的过滤嘴特意加长了5mm,烟叶配比也更接近北方人口味。包装上那个烫金双喜字,结婚办事儿时特别受欢迎。
不过现在超市里卖的多是沪版,想找正宗的京版得去老城区烟酒店。老板们都说,这烟现在就像北京胡同——买一包少一包。
八、金键:体育圈的神秘传说
听说过金键的人,多半是老体育迷。这款1984年为北京亚运会特供的香烟,包装上印着田径运动员剪影,烟盒里还附送过体育明星卡。现在虽然停产了,但在收藏圈里价格炒得老高。
去年有传闻说要复产,还说要搞冬奥纪念款,不过到现在也没见着实物。要是真出了,估计得抢疯。
九、长乐:低调的机关特供
在部委大院附近的小卖部,偶尔能看到长乐(金中支)的身影。这款烟当年是特供烟,包装素净得连个花纹都没有,就印着"长乐未央"四个瘦金体。
味道走的是淡雅路线,8mg的焦油量搭配天然草本香,抽完身上几乎没烟味。现在虽然对外销售了,但每条680的定价,注定不是老百姓的日常口粮。
十、紫禁城:新派京烟的破圈尝试
最后要说的这个紫禁城(细支祥云),算是北京烟里的新势力。包装直接把太和殿屋檐的祥云纹样搬了上来,烟支还做了鎏金水松纸,拿在手里跟艺术品似的。
不过味道争议挺大,有人说像在抽香水,也有人觉得这才是新时代的北京范儿。30元左右的定价,明显是冲着年轻白领市场去的。
看完这份榜单,是不是发现北京烟江湖比想象中精彩?从几块钱的平民口粮到上千元的收藏款,每个牌子都藏着段京城往事。不过要提醒大家,文中提到的停产款千万别从不明渠道购买,抽烟终究有害健康。最后考考你,知道北京现在哪里还能买到正版香山烟吗?去大栅栏的老烟铺转转,说不定有惊喜...